吉林市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 人才兴则乡村兴
- 发布时间:2021-04-08 00:51
2018年,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,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,在乡村形成人才、土地、资金、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。
农村建设,“人”是关键。一批批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,正成为乡村新业态的先行者、科技兴农的引领者、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,为吉林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本土派:精细专业 坚守初衷
七月盛夏,开阔的稻田里,满眼碧绿,清风徐来,稻浪起起伏伏,一群毛茸茸、灰扑扑的小鸭子,一会儿在稻间玩耍,一会儿停下来觅食……这不是江南水乡,而是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一景。
“鸭子以稻田内虫草为食,鸭粪当肥料直接还田,鸭稻共生,动植物和谐发展。”农场主李学明对记者说,“我的农场从不用化肥和农药,我要让人们都吃上最健康、安全、无污染的有机大米。”
2004年,李学明从韩国打工归来,回乡建立了合作社,将分散的小块农田集中成200多亩的有机稻田连片经营,并定下规矩,一律不许用除草剂和农药,全部采用人工插秧、除草、收割的传统劳作方式,让最好的水稻保证最高的品质。
“产量低,销路差,每年都赔10多万元,一赔就是10来年,邻居都说我傻。”谈起过往,李学明陷入沉思,“那段时间全靠妻子开饭店养活我,身边人都劝我放弃,但我就是相信有机食品是以后的发展方向,咬紧牙关坚持着。”
这一坚持就是14年!
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,2016年,舒兰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慧眼识珠,收购了他们种植的全部水稻,还卖出了比普通水稻高一倍的价钱。
销路打开了,李学明又开始四处学习,探索新技术、新理念、新方式,优化农场发展空间。他采用高光效耕种技术,宽窄行播种,提高了产量和质量;采用封闭隔离技术,防止农药污染;采用农机作业,提高生产效率;注册“金穗多”商标,提升品牌信誉度;采用互联网可视技术,让消费者随时看到从育苗到加工的生产全过程;购买农业保险,减轻灾害损失。
新型农技能人、合作社理事长、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……李学明如今头衔很多,但他最在乎的是他“种好粮”的理念逐渐得到周边农民认可。他先后成立了2个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,合作社成员从5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70多户,农用机械由最开始的4台增加至现在的160台,通过土地流转,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0公顷增加至130多公顷。
“10年、50年、一辈子,我都将坚持我的初衷,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,种彩色水稻,让更多的人吃上高品质、有特色的放心大米。”谈起未来发展,李学明信心满满地说。
2019-08-11 人民网
转载:https://www.sohu.com/a/332912137_114731